Research

【案例】文化节目如何迸发时代价值?从传播者到耕耘者,《朗读者》给出了示范性答案

2018-11-08


导语

 

10月26日,《朗读者》第二季研讨会暨同名书籍多语种海外版启动仪式在京举行。《朗读者》不仅以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姿态,在传播优秀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层面建树颇多,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以文学为媒,开启“四海同心”之旅,高度彰显了一档文化节目的时代价值。

 

 

十九大之后,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讲好中国故事”、“坚持文化自信”、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的任务下,《朗读者》一直是忠实的践行者。

 

“人文化成”四个字,很好地诠释了《朗读者》何以取得今日的成绩——它不光做好了节目,更做好了传播,从电视播出到掀起全社会阅读、朗读的热潮,是我们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生动写照。

 

如果说第一季《朗读者》立志做文化的传播者,带领观众亲近文学之美;第二季则更像是耕耘者本身,不断为中国文化综艺拓宽外延、深化内涵。

 

 

10月26日,《朗读者》第二季研讨会暨同名书籍多语种海外版启动仪式在京举行。未来一年,将有8个语种的《朗读者》同名书籍远播海外,这不仅象征着《朗读者》推开了走向国际化、迈入新阶段的大门,也是中国文化输出海外的重要一步。

 
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镇,始终强调坚守国家媒体的担当与责任,狠抓精品力作,近年来打造了一批叫得响、传得开、留得住的优秀作品。《朗读者》作为重要的代表作,不仅以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姿态,在传播优秀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层面建树颇多,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以文学为媒,开启“四海同心”之旅,高度彰显了一档文化节目的时代价值。

 

群贤毕至且严肃、诚恳,用镜头记录未来可以成为时代记忆的内容

 

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标杆,《朗读者》第二季节目既保有对第一季节目的继承与沉淀,又在嘉宾阵容、主题故事、读本品质、舞台呈现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。

 

第二季《朗读者》有一段宣传语:“初心不改,朗读依旧”。当形式创新追得各类节目脚动得比脑更快时,《朗读者》却在强调它的“不改”和“依旧”。它的“初心”其实很朴素,就是用最真挚的情感、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,用镜头来记录未来可以成为时代记忆的内容。

 

不被潮流所裹挟,也不被所谓的流量而绑架,舞台群贤毕至且严肃、诚恳,使《朗读者》呈现出一种极其“珍稀”的气质。

 

 

节目中,有三类人群格外引人瞩目:

一类是作家群。两季以来,《朗读者》几乎囊括了中国最为权威的两大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的“明星面孔”,以及拥有海外影响力的中国作家,比如荣膺世界科幻协会“雨果奖”的刘慈欣和斩获英国“笔会奖”的阿乙——从泰斗和大师级别的王蒙、钱谷融、余光中,到文坛大家铁凝、贾平凹、李敬泽、冯骥才、余华、梁晓声、刘震云、毕飞宇、麦家、刘和平,再到代表着年轻力量的双雪涛……他们的出现,让这档节目的文学属性不断被强化,文学水准更是到达了同类综艺难以企及的境界。

 

一类是科学家群。清华大学副校长、著名量子物理学家薛其坤,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、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,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,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程不时,冰川地质学家崔之久,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,国际著名数学家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……他们共同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,同时也让大众看到了科学家身上特有的气质,他们如此朴素、如此坚韧,都有着以科学强国为使命的矢志不渝。

 

还有一类是老人群。94岁的艺术家黄永玉先生,96岁的“中国肝胆外科之父”吴孟超先生,90岁的著名翻译家王智量先生……这些极具人格魅力的老人,用一生的时间在专业领域作出了卓越成就,也伴随了国家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的坎坷历程,他们谦和、通达的处事态度,炙热、怒放的生命温度,给予了后辈源源不断的激励能量。

 

同时,第二季《朗读者》将触角衍生到了当下具有社会性、新闻性和时代性的话题,例如港珠澳大桥的建设、儿童保护、器官捐献。虽然娱乐的狂欢和文化的沉浸之间,可能会有一些先天的矛盾,但是团队还是很固执地去拓展文化的外延,主动担负起替这个时代发音的职责,带给观众走进更深层次的收视体验。

 

读本是朗读节目核心中的核心。在第二季《朗读者》中,我们先后看到薛其坤和一群老中青学者一起,朗读《礼记·大学》,致敬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先生;袁泉朗读汤显祖的《牡丹亭·游园惊梦》;刘和平朗读苏轼的《留侯论》。节目加大了国学经典的比重,更将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的文言文纳入其中,此外还有贾平凹先生的陕西话朗读,黄泓翔和动物学家珍妮.古道尔的中英文隔空朗读,整体显示出极强的包容度和丰富性。

 

 

可喜的是,这所有“不走寻常路”的选择,都收获了来自观众的认可。很多书店开辟了《朗读者》推荐书目专区,曾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经典,再度散发迷人的光芒。

 

有时候,做节目就跟种地一样,遵循时令,勤勤恳恳,把该做的事情做好,大地会用一地的秋日金黄,回报春天的辛勤播种。

 

从现象级传播到国际化传播,极致表达中国文学的伟大力量

 

优秀内容若想拥有强大的影响力,首先得有出众的传播力。历时4个月的时间,《朗读者》第二季于2018年 8月4日收官,不仅在豆瓣上超越第一季获得9.2分的高分,两季节目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播放量超过10亿次,节目传达的正能量和高度文化自信引发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累计30次刊文评论,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破10W+的文章数量超过286篇,两季节目累计超过600篇,其中有30篇微信文章后台阅读超过1000万。

 

作为节目的一个衍生载体,朗读亭开创性地用仪式感的线下互动,真真切切掀起了一股文艺风潮。伴随第二季播出,朗读亭走进上海、广州、北京、杭州等十五个城市,总计六百天,近五万人次走进朗读亭,留下了4000小时的朗读素材。

 

此外,在《朗读者》第一季图书销售册数突破160万册的基础之上,第二季进一步升级电视节目和图书联动的模式,将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。前不久,在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——第70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,人民文学出版社以《朗读者》为基础编纂的同名图书与俄罗斯、德国、印度等6个国家出版社签订了8个语种的版权合作协议。

 

 

据悉,《朗读者》海外版第一辑在94篇朗读文本中精选了14位现当代作家的经典篇章,从老舍到贾平凹,从麦家到阿来,希望以书为媒,将中国文化、文学之美与世界分享。

 

铁凝女士在《朗读者》的序言中,写过这么一句话——“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”。年龄、文化、语言、肤色、个性虽不同,但人类对美好事物和伟大精神的感受一定是相通的。中国文学诸体完备、名家辈出、流派众多、成就斐然,透过《朗读者》这样的文化节目和精编书籍,让世界了解中国,的确是面朝未来的一件大事。

 

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致中央电视台建台暨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的贺信当中强调,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,锐意改革创新,壮大主流舆论,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、传播力、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。

 

从这一点来说,《朗读者》就是这一目标和定位的积极实践者。它不仅具备了一档现象级节目的影响力,更在积极对标国际化。

 

每个国家的文学,都是本民族文明的历史和生动的讲述。节目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和人文精神进行了提炼和提升,然后给予了真情、真实、真诚地讲述。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从“引进来”到“走出去”,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巨人,更应让世界看到她的文化魅力,表达她的风度、内涵和品格。通过《朗读者》这扇文学大门,友谊之门也以书为媒向世界打开——这对文化接轨和互融互鉴,堪称意义深刻。

 

坚定文化自信、坚持守正创新,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

 

许多观众都将《朗读者》形容为在“电视娱乐至死”当中出现的一股清流。它的成功当然有名人效应、精美制作的因素,但更为重要的是发出了一种温暖的、诚挚的、有力量的声音,让无数在忙碌的生活节奏和迷惘的人生追求中困顿不已的人们,得到了灵魂的浸润和滋养,从伟大的文学经典和厚重的生命故事中,重新找回了一种久违的“笃定”。

 

所有出现在节目中的人物,在很大程度上重新界定了中国人的时代面孔和时代精神。以近日刷爆了朋友圈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为例,从1978年考上大学,到今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,林鸣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整整40年的沧桑巨变,过去的十多年间,林鸣将全部的心血投注到了这天堑变通途的世界级工程,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,他都像“钉子”一样,几小时、十几个小时、几十个小时地“钉”在工地,到项目建成之时整整瘦了40斤。说起历经的艰难险阻,他的表情云淡风轻,在《朗读者》中吟诵的《我喜欢出发》,一字一句叩人心扉:“凡是到达了的地方,都属于昨天……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,我有不老的心情。”

 

 

这些朴素的中国面孔,是亿万“中国工匠”里的一个,但走下舞台的时候,他们就成了观众心中的“时代之子”。著名剧作家刘和平提到一个细节,上完《朗读者》之后,他的作品《大明王朝1566》在豆瓣上的得分在半个月后从9.6涨到了9.7,现在是豆瓣国产剧集里的第一——这部一度遇冷的优秀作品,因为作者的信仰坚守,成了独一无二的时代之选。有观众说,“看完《朗读者》,我恨不得给《大明王朝1566》打六星!”

 

这反过来也对《朗读者》提出了极其严谨的要求,那就是所有的人物、读本和故事要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和挑选,真正打造属于当代国人的“精神图鉴”。这个时代,不缺舞台,也不缺乐手和歌者,但是我们缺乏优美的乐章,《朗读者》恰恰弹奏出了沁人心脾、直抵人心的旋律,也轻易地照亮了人们的心房,带领大家一起看到了精神之巅。

 

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价值观,知易行难,但是《朗读者》做到了。它不仅仅是一档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温度的节目,还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国家电视台的格局、职责和使命。它的核心价值是人文化成,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国人的精神素养,也默默跑赢了我们当下社会里很多不堪的东西。它用不迎合的姿态,坚定文化自信、坚持守正创新,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。

 

一个民族的强盛,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;一个国家的繁荣,离不开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撑。《朗读者》在国内外取得的种种成绩、收获的缕缕敬意,也激励着更多的文化节目乃至内容生产可以从“收视取向”走向“品格取向”,最终实现收视、口碑、价值的兼收。无论如何,请一定要相信:你若盛开,清风自来。

 

 

文章来源:国家广电智库

Related searches

Scan

Scan
Share

0.216565s